「流光剪影 — 台灣人物誌」經典藝術家回顧
- 十二月 10, 2011
- 展覽
有別於其他的題材,人物畫作不論是自畫像、肖像、群像,除了能傳達藝術家平時關注的對象、投射個人的情感,它的特色在於更能凝聚時代意識,呈現當下的社會文化現象,透露時勢的轉變與脈動。它用自身在歷史裡說故事,描繪記載每個時代的臉譜,傳誦每個時代的精神。
「流光剪影—台灣人物誌」一展,便儼然是一部台灣人文史,網羅陳澄波、廖繼春、李梅樹、顏水龍、楊三郎、李石樵、洪瑞麟、蕭如松等台灣重要前輩藝術家的人物畫近廿餘幅。《小弟弟》一畫,是陳澄波於1931年一二八事變前夕描繪長子陳重光的作品,當時上海情勢緊張,但絲毫不減陳澄波與家人聚首的喜悅,畫面溫馨和暖,藏匿了亂世中對稚子深厚的關愛之情。洪瑞麟於1934年創作的《朝妝》,畫中可見當時台灣式的家具和地板,以女性早起梳妝的情境為題,此幅作品在1992年東京庭園美術館「一九三〇年代洋畫之動亂」展中,被選為台灣的代表作之一;而他的《臥像》表現了亞熱帶午後休憩的閒情,紅眠床的民俗圖案也深具地方色彩。
透過此展,可以觀察到當時台灣的原住民、仕女生活等社會現象,而隱現的題材導向觀點,也透露台灣在面對現代化、經歷殖民帝國統治的文化意識與人文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