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核」當代藝術聯展
- 六月 01, 2014
- 展覽
- 展期: 2014.06.01 Sun.~07.27 Sun.
- 開幕茶會: 2014.06.01 Sun. 6:00 pm
- 藝術講座: 2014.06.15. Sun. 3:00 pm
- 講座與談人:郭昭蘭、吳達坤
- 策展人:羅禾淋
- 參展藝術家: Candy Bird、林煒翔、張立人、許家維、陳依純、蔡潔莘、盧之筠、周育正、林文藻
「信仰」是人們心靈的依歸,也是人類畏懼大自然的一種「象徵」,當工業革命加速科技的發展,電力時代使「科學」開始凌駕萬物,神祉與天地慢慢被世人遺忘,科技也驅使人們產生巨大的「慾望」,科技慾望產生的機械化「速度」,變成人們試圖擺脫上帝賦予肉體的唯一對抗之可能,如移動的速度、生產的速度、訊息的速度等等,這些為了脫離肉體的精神出竅,如同保羅.維希留提到的「科技義肢」,人們藉由科技的產物達到加速的超人化,但是這種加速並非真實,只是某種身體感的出局,讓身體不在信仰自然與萬物,只能不斷過度的加速,最後失速墜落,好比毒藥般加快天地的耗滅,這種現象就像是營養的蘋果,吃完營養的果肉之後剩下有毒的核心,不知如何是好。
當科技被資本所掌控,21世紀科技拜物主義風行,智慧型行動裝置與生活密不可分,人們透過行動上網得到意識流的連結,科技以如同宗教信仰般狂熱,慾望驅動人與科技之間的關係,信仰轉移成「科技癖」,科技於資本社會下發揮最高的價值,「科技狂熱」加速科學進步的合理性,武器、核能、複製生物、基因科技、電子微波、巨大數據等等,如同瑪莉雪萊的經典名著《科學怪人》,科技與資本結合成一個人們無法想像的龐大怪獸,並且沒有任何對抗的能力,就如同東電於311福島核災之後,凌駕政府之上的傲慢態度,科技資本變成突變的新自由主義,人們拋棄自然的同時,也正在被科技所拋棄。
展覽「蘋果核」,試圖依據大眾文化所認知的神話禁果為命題,重新討論科技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並且整理成兩個子命題「科學唯心」與「自然唯物」,打亂科學的合理與自然的不真,在反科技的同時找尋後科技時代的神性,也在回歸自然的同時探索自然的理性。在科學唯心中,以科技的產物為例,探討其產物與人之間的關係,如Candy Bird的塗鴉作品《蘿蔔人塗鴉系列作品》,反映了蘿蔔人生存在科技社會下的各種突變。周育正的錄像作品《生物科技》,虛擬了一個科技產品,諷刺當下社會科技產物與健康身體畫上等號,與電視廣告的真實性。林文藻的繪畫作品《繪畫系列》把當下的城市與每天生活中的新聞載體,透過繪畫的方式轉譯與表達,畫面中極簡卻又複雜的線條,與生活環境呼應。張立人的錄像作品《模型社區》,用類比新聞畫面的語言方式,把武器攻擊模型假人,看似不真實卻是真正發生的畫面,喚醒人們對於武器與媒體的省思。許家維的錄像作品《回莫村》,紀錄著回莫村裡自強孤兒院的一切,透過院長的口述歷史,紀錄著孤兒院的兒童與院長互動的一舉一動,孩童對科技的新奇,但卻因科技之害而身處當下。
在自然唯物中,以自然的真實為出發點,探討其自然與人之間,最具體的連結。林煒翔的繪畫作品《有三棵樹的風景》與《遊蹤系列- 20-22》,刻畫著看似逝去卻又清晰的自然風景,述說自然與生活的對照。許家維的錄像作品《鐵甲元帥系列》,以紀錄片的方式與田野調查的步驟,紀錄著民間信仰與在地文化,重新考據自然與人之間的連結。陳依純的錄像作品《林水源傳奇系列》,用錄像動畫的方式,紀錄著兒時父母訴說風水師祖父林水源的傳奇故事,從家族、血源、日據文化為核心,回歸自然神靈的觀察。蔡潔莘的雕塑作品《彩虹散步》與《遇見彩虹》,運用再生紙,雕塑成其對於自然的想像,用自然的材質形塑自然。盧之筠的雕塑作品《無根之島》與《我們生存在那斷面之上》,運用現成的廢棄建材、現成物,重新雕塑成一動物的形體,以自然的返回,再次回歸自然。
「蘋果核」就如同傳聞般,有著劇毒但又可能無毒,再曖昧不明的情況下,就如同科技對於我們,甚至科技對於自然,我們無從知道科技是否如潘朵拉之箱,但至少福島事變是非常重要的警惕,希望透過此次的展覽,讓大眾重新思考廢核的重要,並且再次相信綠能科技可以取代核能的技術實力,讓科技回歸自然,透過與自然的再次對話,找尋科技與自然可以並存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