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ART TAINAN 台南藝術博覽會|展間 623


Share this :   | | | |
2025_台南藝博-02

台灣藝術史的世代共鳴

《台灣藝術史的世代共鳴》將於2025台南藝術博覽會展出,尊彩藝術中心以廖繼春1959年創作的《台南孔廟(文昌閣)》為始,呈現藝術家如何以獨特的視角描繪這片土地的風景與故事。本次展覽匯聚了廖繼春、楊三郎、洪瑞麟、沈哲哉等前輩藝術家,以及周代焌、陳普、陳依純等當代藝術家,透過多元的創作語彙與媒材,展現藝術表現形式的豐富變貌。

 

前輩藝術家以敏銳的觀察力,為台灣留下了彌足珍貴的藝術資產。生於台南的沈哲哉早年師從廖繼春,融合了其師的色彩精髓,透過藝術創作與教育對台南藝術文化的發展貢獻良多,其作品展現了對地方的深厚情感。楊三郎深受法國印象派影響,作品《瑞芳四腳亭》展現了他對光影與色彩的精準掌握,以及對台灣地景的獨特理解。洪瑞麟透過細膩的筆觸描繪台灣北部山城的獨特風貌,其作品《九份遠眺》、《金瓜石遠眺》不僅忠實記錄了台灣的自然景觀與社會變遷,同時成為重要的國族記憶象徵。

 

當代藝術家則以創新的媒材與視角,開展出嶄新的藝術視野。陳依純長期關注台灣基層社會議題,運用錄像藝術與實驗動畫創作《團結還是打結》、《遠山那一群的狼》等作品,在真實與虛構之間建構富有詩意的敘事空間。周代焌的最新作品《雨水淚水都會沖洗著這塊土地》、《在海上的摸黑前進》探索歷史記憶與當代視覺的交會,展現了對在地歷史與身份認同的深入思考。陳普則從傳統手繪出發,延伸至立體雕塑與新媒體藝術,《附生獸》系列呈現了傳統與科技融合的創新可能。

 

在台南這座孕育了豐沛人文底蘊的古都中舉辦這場展覽別具意義,這裡不僅見證了台灣藝術發展的重要歷程,更是滋養諸多藝術家創作靈感的文化沃土。從前輩藝術家對台灣風土民情的細膩描繪,到當代藝術家們對新媒材的開創性探索,展覽呈現出台灣藝術在傳承與創新之間的自然流動。每件作品都是藝術家對這片土地的情感寄託,共同編織出台灣藝術豐富多彩的文化圖譜。

 

■貴賓預展

2025年3月13日(四)15:00-19:00

 

■公眾展期
2025年3月14日(五)12:00-19:00
2025年3月15日(六)12:00-19:00
2025年3月16日(日)12:00-18:00

 

■地點
台南晶英酒店 6F
(台南市中西區和意路1號)

 

■展間
623

 

■參展藝術家
廖繼春
楊三郎
李石樵
張萬傳
洪瑞麟
沈哲哉
陳依純
許常郁
周代焌
陳普

 

台南藝博PDF

您的姓名 〈需填寫〉

您的電子郵件信箱 〈需填寫〉

您的行動電話

您的需求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