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總督府工業研究所」許家維個展


Share this :   | | | |
  • 展期:2017.06.10 Sat. – 2017.07.23 Sun.
  • 媒體預展:2017.06.09 Fri. 12:00pm
  • 開幕酒會:2017.06.10 Sat. 3:00pm
  • 參展藝術家:許家維

 

「台灣總督府工業研究所」這不為人熟悉的單位是許家維本次在尊彩藝術中心籌畫多時的個展名稱,而這也是他今年所發展而出,極富深度歷史探源的系列。台灣總督府工業研究所這個單位的出現,主要是台灣在日本時代的歷史發展中,因其殖民地工業化的政策導向,原意設立工業試驗所,然時局丕變,隨著二戰情勢的演變,導致工業傾向於軍需產業化,因此日本內閣在1938年1月決定「生產力擴充計畫」,工業試驗所之構想和中央研究所工業部之擴充結合為一,並於1939年4月成立工業研究所。這段歷史隨著美軍轟炸以及國民政府改建為空軍總部後,也逐漸地被遺忘與改寫。許家維透過其中所涉及的科學及工業發展的變遷脈絡,發展出三件迥異但卻相互交織的錄像裝置。

 

《核衰變計時器》一作是以日本時代在新竹關西的馬武督溪河床所發現的一種鋯石為發想,當時原以軍需為訴求進行地質調查,但由於其礦產含量不足,並未實際開發,但當時所留下的鋯石標本後來卻在不同世代的地質學家手中有了新的科學應用,它就像是一種核衰變計時器,藉其放射性,可探測古老的地質年齡。許家維也與台大地質系合作,將這個礦石的今昔,以藝術手法,重新演繹其身份的轉折。

 

《飛行器、霜毛蝠、逝者證言》則是以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遺址為背景,這間工廠以工業研究所的發酵工業部所研發的丁醇來生產航空器所用的燃料,在戰火的摧殘下,廢棄的建築體上有無數彈痕見證了它的過去。在這件創作中,許家維以空拍機的特殊視點穿梭其間拍攝,透過當時員工的回憶錄的口述旁白以及電腦程式控制影像資料庫亂數播放,讓影片結構不斷流變,成為一種特殊的複數人稱敘事體裁,並藉以回應那段難以拼湊的歷史文本。

 

另一件錄像裝置《高砂》則是結合了日本的能劇以及日本一間迄今仍在經營的化學公司兩種看似不相干的元素發展其創作。1920年代高砂香料工業株式會社成立後,為拓展業務,並受官方支持與中央研究所工業部技術協助,在台灣設廠,以本地的原物料開發製作香料。高砂除了是舊時日本對台灣的代稱外,另外日本室町時代的劇作家世阿彌也有部流傳至今的作品亦稱為高砂,其故事背景是一對化為老夫妻人形的松樹精之間的恩愛與默契,來表達地域之遙亦無法阻隔彼此。在這件作品中,能劇演員在現代化的工廠中演出,而高砂名稱的多義與古老傳說故事的寓意也串結了一種超越歷史記事的書寫。

 

若歷史是人類記憶的一條長河,那麼必然有許多曾經的過往不再流匯其中,並掩沒在記憶的荒叢裡,本次個展中,他以殖民時代的科學與工業史為經緯,透過作品,帶領我們攀越崎徑,並將這些地方的人文往歷,引一渠道,灌注回大流之中。

 

藝術家簡介

許家維,1983出生於台中,現生活與工作於台灣台北。2010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對於亞洲冷戰時期被遺忘的歷史有著濃厚的研究興趣,作品發展出對於探究現實與幻象、歷史與當下間的敏銳知性,並透過建立鏡頭以外的事件,連結正規歷史描述所未及的人與地方的關係。

 

他不斷的嘗試融合當代藝術與電影的語言去發展作品,並關注於如何透過影像創作介入現實,進而生產一種介於敘事世界與現實之間的異質敘事體。同時透過一種批判的態度,透過影像的能力,將場域帶到美術館外任何一個地方,作為影像創作在政治實踐上的可能。

 

2016年,他的作品參展台北雙年展、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亞洲視野」展區,並曾於2015年由策展人評選於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光映現場」展出、2015年於荷蘭凡・阿比美術館(Van Abbemuseum)以個展形式展出、2013年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展出,同年更入圍了Hugo Boss亞洲藝術大獎。另外也曾在許多的美術館及國際影展展出,包括Jeu De Paume美術館、第三十九屆鹿特丹影展(The 39th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Rotterdam)、2012的利物浦雙年展(Liverpool Biennial)、2012台北雙年展、以及在龐畢度藝術中心(Centre Pompidou Paris)、柏林世界文化之家(Haus der Kulturen der Welt Berlin)及西班牙的索菲亞美術館(Reina Sofia National Museum Madrid)所舉辦的相遇國際錄像藝術節(Rencontres Internationales Paris/Berlin/Madrid)。

您的姓名 〈需填寫〉

您的電子郵件信箱 〈需填寫〉

您的行動電話

您的需求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