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声音」谢春德个展


Share this :   | | | |
  • 展期: 2013.10.5. Sat.~10.31. Thu.
  • 开幕酒会: 2013.10.5. Sat. pm 6:00
  • 艺术座谈: 2013.10.10. Thu. pm 3:00 国际影像策展经验及谢春德影像美学
  • 主讲人:法国电影史学者 Dominique Paini 教授、评论家林志明教授、艺术家谢春德

 

影像艺术家谢春德1949年出生于台中市的农村,凭藉着对现代艺术的向往与热情,17岁独自离乡至台北,开启了以观景窗看世界的生命历程,1969年“第一次个展”开始,奠定了他介于超现实和现代主义之间的风格。而60年代晚期开始,创作领域横跨纪实摄影、报导摄影、商业及时尚摄影、设计、文学、电影制作、舞台及时尚设计、美食、数位技术发展等,是台湾少数几位跨领域创作的艺术家。曾于2011年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举办“春德的盛宴”个展,及2013年于高雄市立美术馆“微光行”个展,作品广受到国际媒体及摄影史学者的注目。法国费加洛报刊头登出“春德的盛宴像是来自台北的幽浮,………用剧场的表演艺术形式,以惊人的操作手法呈现。”而日内瓦摄影中心馆长亦言“我不得不说今年威尼斯双年展最大的惊奇非台湾艺术家谢春德莫属,他的许多作品主题围绕着爱神(Eros)爱欲趋力与死神(Thanatos)死亡趋力。……同时他透过作品中寓言故事反刍台湾生活现代化的意义及农村人口式微的课题。”

 

摄影史学者、哲学家莫尼克.西卡尔(Monique Sicard)曾叙述‘看着谢春德大型的黑白摄影作品,我们听到震耳的声响。’谢春德经由旅行、迁移、漂流,放逐、到最后的反思,从饱和色彩的故乡景色,到剧场般的影像美学,在黏滞的现实世界当中,用个人生命力度带来旋律,触动了每一位观赏者的心。

 

即将展出〈天火〉系列的最新作品《天火—草原羔羊》《天火—返家》《天火—北京圆明园》,可见其融入各种文化符码,展现包容力的宏观视野与普世价值的关怀,同时也展出〈家园〉(1973-1987)、〈无境漂流〉(1975-2002)、〈生〉(1987-2010)等系列的代表作,从“观念”“乡土”到“剧场”摄影的创作历程做一个疏理。而每一张长时间淬炼出的影像,如同电影的浓缩版,让观赏者感动于艺术家对自我忠诚的态度、生命的厚度之外,也一窥台湾现代摄影最独特的篇章。

 

在广且深的创作历程中,谢春德的艺术理念始终清晰:他深信艺术必须触动人的内心深处,无论以何种形式呈现,他的艺术充满颤动不安的丰沛情感,展现一种时代意识,其创作力及影响力持续至今。

 

本次更邀请到身兼欧洲电影史学者、影像艺术评论家的国际知名策展人Dominique Paini教授与评论家林志明教授于10月10日(四)下午三点进行座谈会,分享Dominique Paini国际影像策展经验及论述谢春德影像美学 。

您的姓名 〈需填写〉

您的电子邮件信箱 〈需填写〉

您的行动电话

您的需求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