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新加坡艺术博览会 — 失讯之城
- 展览地点:新加坡滨海湾金沙展会中心
- 展位编号:C-20
尊彩艺术中心即将参与2014 Art Stage Singapore艺术登陆新加坡博览会,以“失讯之城”为题,集结了多位以“都市焦虑”为创作观点与能量的艺术家,并带给观赏者台湾当代艺术的多重样貌。
都市化的开发过程中,加速了人们生活型态的转变,而人们透过时间节奏的加速,不断挑战时间的隙缝,这种“高速的时间感”,已经是岛国都市共同的宿命。然而,速度破坏着日常的体感,这种加速后体感的“消失”,如同后现代哲学家保罗.维希流Paul Virilio(born 1932)在其著作《消失的美学》(Esthetique de la disparition )中,提到“速度越快、感知越慢”,这种失速论,就如同都市中的居民,在不断与时间竞赛之下,形成某种制式后的身体机器,并慢慢进入“失神的缝隙”,最终这种时间节奏,就好像都市开始“失去讯号”,人们也将随之进入无讯息的无意识,不停的振动与运作,被速度与时间所控制,虽想逃离讯号的控制,又无法在无讯中失去对外的连结,这种试图逃狱又无法真正逃出的状态,延伸成都市的快感,与非自主机器结合起来的某种状态,这种状态类比不断跳动的心脏,虽然震动,但又是无功能的肌肉所运转带动,在不实的快速与没有功能的运作下,形成都市的焦虑。
刘文瑄的作品《古根晕眩三连作》,以自身在纽约古根汉美术馆工作的经验,运用古根汉美术馆的空白门票为创作媒材,试图诠释古根汉美术馆建筑结构体的“晕眩”,也带出留学时文化冲击下的晕眩感。吴耿祯的作品《影像剪纸系列-仰望冬日》,依据对于环境与空间的敏锐度,透过平面结构的镜射,把生活中的图腾与符号融合在剪纸里,作品虽为平面,却有着空间的结构。林宏信的作品《也许云知道》《薄雾之城》,用绘画形式,构思都市中的某一景色,使其画面形变与失焦,让景色产生出“奇观”,颠覆平时熟悉的感知。王建文作品当中的风景,宛如文章或乐曲的章节段落,多层次地表现光影、色彩,如监视器失讯般的垂直画面,营造出一种谜样空间。戴翰泓的作品《我那椅子上的房子》,从自身的建筑背景,以及对于木材的依恋与建筑的着迷,创作出是椅非椅、是房非房的雕塑作品。
展览中的五位创作者,虽然求学背景与创作媒材都不同,但皆有着某种对于环境改变与突破的渴望,其渴望也带着某种乡愁,回归自身的经验,并试图透过自己的作品,与自身所在的城市沟通,找寻都市化之下,速度机器的逃生出口,一方面检视着自己的过往,也试图让观者,反思速度快感的失真,希望让观者思考与感知生活、环境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