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尧(1898-1993),二十世纪中国水墨艺术重要的革新者之一,为现代山水画开创了崭新的艺术视野。生于福建永春的文人世家,他的艺术生涯与时代巨变紧密相连:1920年赴日留学,初入早稻田大学,后因报效国家理想转入陆军士官学校。 1923年返国后任教黄埔军校,展开长达二十余年的军旅生涯,期间从中校晋升至陆军中将。这段戎马岁月,他走遍大江南北,凭借精湛的地形学识与敏锐的观察力,在军事要地与名山大川间,积累了丰富的山水经验与深厚的美学素养。 1949年随国民政府来台,1954年始专注艺术创作,以其独特的视角,逐步开展出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艺术风貌。
余承尧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绘画上,亦展现在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推广。他在日本留学期间,因缘际会接触到南管音乐,惊觉这项中国古老音乐艺术在异乡受到如此尊崇,自此立志推广南管。他深信艺术应以音乐为开端,方能端正人心、了解艺术的真谛。这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加上他对古诗词的深厚涵养,共同形塑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山水画作中,不仅呈现了军旅生涯中所见的壮丽景致,更将文人的诗心与音乐的韵律融入其中。他以缜密厚实的技法,结合军事地形学的专业知识,效法自然、领略自然,创造出既写实又富诗意的艺术语言,为华人近现代水墨画开创了崭新面貌。
大约在70年代,余承尧完成了他一生中的重要代表作,包括《长江万里图》、《山水八连屏》等。 1966年曾与刘国松、庄喆、陈其宽等人于美国巡回展出,向国际展现台湾现代水墨的成就。 1977年,他在纽约中华文化中心举办了首次海外个人画展。直到1986年,他才以八十八岁高龄于台北雄狮画廊举办在台湾的首次个展,隔年更于香港大会堂举办个人画展,展现其艺术成就。 1988年台北历史博物馆为其举办了回顾展,同年台北汉雅轩举办「余承尧近作画展」。近年,其艺术成就持续受到肯定,2013年在亚洲大学附属现代美术馆举办「巨匠名作余承尧 山水」;2015年在国立历史博物馆举办「回山望有情–余承尧书画展」。
作品先后为国立历史博物馆、国立故宫博物院、国立台湾美术馆、台北市立美术馆、高雄市立美术馆、哈佛大学美术馆等重要机构所典藏,印证其在现代水墨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