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寿宇


林寿宇(1933-2011)生于台湾。1952-1958年远赴英国学习建筑与艺术,曾就读米尔菲尔德及伦敦综合工艺学院(今西敏大学)。60至70年代,他在英国发展极限绘画。

自1958年在伦敦当代艺术学院(ICA)举办个展后,此时期他寻求个人创作的独特和实验性。林寿宇初期以抽象表现主义,揉合中国的哲学内涵,蕴藏东方思维,以墨黑的流动笔触呈现中国山水的意境。他在现代艺术运动蓬勃的1960年代开展出朴素简洁的“白色系列”禅意空间,成为先行者,以极简艺术、低限艺术,用色简约,形式纯粹、冷凝严谨,在欧洲艺坛崭露头角,将绘画的概念简化至极。

1964年,林寿宇受邀代表英国参展德国卡塞尔文件展(documenta III),成为第一位参与该展的华人艺术家,奠定了他在国际艺坛的声誉。

1966年,林寿宇成为伦敦马博罗·新伦敦画廊(Marlborough New London Gallery)的经纪画家。此举不仅让他进入欧洲艺术市场的核心,也促成他与米罗(Joan Miró)、罗斯科(Mark Rothko)等艺术大师的交流。由于同属重量级画廊旗下,他得以与这些当代巨匠建立友谊,互相拜访画室、切磋理念。1966年,米罗曾高度赞誉他的“白色系列”,并即兴绘制两张速写留念。罗斯科、封答那(Lucio Fontana)、山姆·法兰西斯(Sam Francis)等人亦曾造访他的工作室,彼此惺惺相惜。

1967年,林寿宇与朱德群、赵无极、庄喆、胡其中、丁雄泉一同入选美国匹兹堡第44届“卡内基国际美术展”(Carnegie International)。而在1983年,台北故宫博物院首度改变只收古典作品的传统,高规格典藏林寿宇的〈现代画浮雕双联作〉,为故宫入藏的第一件现代艺术作品,也是首件在世艺术家作品,其崇高的艺术地位不言而喻。

林寿宇于2011年逝世于台湾,一生辉煌傲人的经历,使他成为华人抽象艺术的代表艺术家。

CV

♦典藏

 

伦敦泰特美术馆,伦敦,英国

艺术管理委员会,伦敦,英国

北爱尔兰艺术管理委员会,英国

莱斯特美术馆,莱斯特,英国

怀特渥斯画廊,曼彻斯特,英国

市立曼彻斯特画廊,曼彻斯特,英国

诺威治画廊,诺威治,英国

格拉斯哥博物馆,格拉斯哥,英国

米德尔斯伯勒环境建设部,米德尔斯伯勒,英国

菲茨威廉博物馆,剑桥,英国

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剑桥,英国

牛津大学基督堂学院,英国

艾克斯特大学,艾克斯特,英国

查特豪斯公学美术馆,英国

市立莱沃库森美术馆,莱沃库森,德国

慕森加柏博物馆,慕森加柏,德国

给门特博物馆,海牙,荷兰

博艾曼斯.范.伯宁恩博物馆,鹿特丹,荷兰

国立现代画廊,罗马,义大利

哥特堡美术馆,哥特堡,瑞典

沙拉.希尔顿-古若辛基金会,芬兰

阿特尼姆艺术博物馆,赫尔辛基,芬兰

圣保罗艺术博物馆,圣保罗,巴西

奥林达博物馆,奥林达,巴西

安大略美术馆,多伦多,加拿大

麦克瑞公司,纽约,美国

布鲁克林博物馆,纽约,美国

欧布莱-诺克斯美术馆,水牛城,美国

阿尔克当代收藏中心,匹兹堡,美国

沃克艺术中心,明尼亚波利斯,美国

卡内基学会,匹兹堡,美国

赫须宏博物馆,华盛顿,美国

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台湾

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台湾

弗雷登斯堡 路易斯安那美术馆,丹麦

国立现代美术馆,以色列

威尔斯当代美术馆,威尔斯,英国

国立台湾美术馆,台中,台湾

高雄市立美术馆,高雄,台湾

林壽宇_2019.03_保利專拍_大道至簡 林壽宇_2019.03_藝術家_林壽宇與白色震撼_蕭瓊瑞 林壽宇_2019.05_今藝術_戰後抽象藝術發酵

赴香港,在香港拔萃男书院完成高中教育,英属香港

您的姓名 〈需填写〉

您的电子邮件信箱 〈需填写〉

您的行动电话

您的需求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