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雕塑發展史中,前輩雕塑家蒲添生的一生經歷,見證了台灣雕塑由傳統、近代、現代到後現代的多元化表現,藝術家對自己創作與理念的抉擇,從其流傳下來的作品以及無數的手稿,展現他在八十五年的歲月裡對生命藝術的追求與執著。
1912年,蒲添生出生於嘉義的藝術世家,並在小學時受到導師陳澄波的教導,耳濡目染啟發藝術天分。1931年,蒲添生赴日就讀東京川端畫學校,專攻素描。翌年進入日本帝國美術學校(今武藏野大學)膠彩畫科,後轉雕塑科,並於1934年進入日本雕塑大師朝倉文夫的私塾學習。1940年以雕塑作品《海民》初試啼聲,入選聖德太子奉讚展。繼因戰亂決定返台投入當時一片貧瘠的台灣藝壇,和畫家楊三郎等人籌組台陽美術協會,並首創雕塑部。自首屆台灣省展起,擔任評審數十年,1949年起於省教育廳的雕塑講習會任教達十三年,對於台灣雕塑藝術的發展,影響重大。蒲添生一向以人體素材為出發點,追求人體與生命之美的詮釋與表現。1958年,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女體雕塑作品《春之光》入選日本美術展覽會。1983年,分別以《詩人》、《亭亭玉立》、《懷念》等作品入選法國沙龍展。1994年,蒲添生僅管身體不適,仍全心投入製作林靖娟老師紀念雕像,終至病重,於1996年作品完成後即去世。
蒲添生是台灣歷史上第一位最具專業能力、也是作品最多的人像雕塑家,他所創作的人物雕像,忠實而又藝術性地呈現了台灣近代社會的歷史人物縮影。蒲添生的一生經歷,見證台灣政治與雕塑的遞旜,同時他也是台灣近代雕塑的拓荒者,除了自身創作,推廣雕塑教育不遺餘力。
蒲添生將一生奉獻給雕塑,而雕塑也成就蒲添生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