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說明
此書為《來自北方的凝視─郭雪湖與他的南國世界》展覽畫冊,此次展覽獲得郭雪湖基金會鼎力協助,由東海大學助理教授吳超然策展,將於9月5日於臺北內湖尊彩藝術中心展出。本次展出郭雪湖(1908-2012)的作品,橫跨他在臺灣時期,以及海外時期的精彩鉅作,包括了1927年首次獲得臺展入選的〈松壑飛泉〉、〈圓山附近〉(色稿)、1932年的〈薰苑〉,以及諸多鮮少曝光的花卉與旅遊寫生之作。除此之外,郭雪湖夫人林阿琴女士也有七件作品參展,期能使觀眾見證這對結褵超過70年的夫妻,如何在艱困的藝術道路上,彼此的知遇之恩。
南方與北方的對立,早在中國的歷史就已經出現。從華夏中土的觀點而言,南蠻(此外,還有北狄、西戎與東夷),就是如此的產物。從15世紀大航海時代的來臨,地理的知識伴隨著文藝復興以來的天文與測量技術,世界觀或是地理中心論,也就從此改觀。日本在安土桃山時代(1568-1603),把來自葡萄牙、西班牙的貿易船員,統稱為南蠻(Nan-ban);這是因為來自歐洲的船隊行經臺灣海峽或是菲律賓海北上的船隊是由南而北進入日本的海域。
1894年日清甲午戰爭之後,臺灣與澎湖被割讓給日本成為殖民地。從此,臺灣接受日本的統治長達50年。郭雪湖的藝術啟蒙以及創作最為勤奮的階段就是在日本殖民統治臺灣的時期。1945年太平洋戰爭結束,國民政府來臺接收。但是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爆發之後,臺籍留日畫家陳澄波竟然在嘉義遭到槍決;隨後的「清鄉運動」與1949年頒佈的政治戒嚴令,立即使受到日治時期美術教育的臺籍藝術家陷入恐慌。1950年代,由於「臺灣省全省美術展覽會」開始出現對於臺籍畫家東洋畫作品的歸屬問題的質疑,進而發展成為日後的「正統國畫之爭」。加上全省美展的評審結構陸續出現由外省籍人士取代臺灣籍畫家的諸多問題,郭雪湖毅然的在1964年10月離臺灣,遠赴日本,從此開始他長達23年的海外漂泊,一直到1987年臺灣宣布解嚴前返回故鄉。
東洋畫、膠彩畫、日本畫與「正統」國畫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1950年代臺灣省全省美術展覽的評審機制,又何以令郭雪湖遠走他鄉?「來自北方的凝視」,或是來自當年的日本美術教育與帝國主義,又如何一方面形塑了郭雪湖的細密畫風,同時又如何制約了他的視覺美感?《來自北方的凝視─郭雪湖與他的南國世界》展覽,希望能夠透過這些作品的呈現,以及策展文章的梳理,提供給臺灣美術史一個不同的研究觀點。